微官网
要闻 科技 养护 会展 深度 数据 运营 地方
首页 要闻
公路文化的发展与思考(图)

2024-03-28 《中国公路》 作者: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 刘文杰

QQ截图20240328110151.png

历经几代交通人的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我国实现了由交通弱国到交通大国再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跨越,形成许多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发展道路。

公路事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从“铺路石”精神到“两路”精神,一大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典型人物和模范集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公路文化的主旋律。

 / 公路文化与行业发展同行 /

作为人类迁移繁衍的必备条件,道路一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生相伴。我国公路在发轫之初,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同时也吸收了“公路”带来的近现代文化。

回顾新中国公路交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勤劳智慧的公路人创造了与历史俱进、与时代同步的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公路文化。从建国初期耳熟能详的《歌唱二郎山》《洗衣歌》,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反映晋煤外运交通堵塞的《中国的要害》,反映滇缅公路的报告文学《血线》,反映天山公路建设的报告文学《天山深处的大兵》,以及改编的电影《天山深处》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公路行业还出现了一大批书法、美术、摄影、曲艺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他们共同为行业、为社会创造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也无愧于公路事业的优秀作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原交通部提出开展“两学一树”活动(学雷锋、学严力宾、树行业新风),为公路行业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1990年,原交通部首次开展十佳养路工和十佳道班的“双十佳”评选活动,并把颁奖晚会实况在央视制作专题传播,把养路工群体崭新的精神风貌推向社会。1996年交通部开展学包起帆、学“华铜海”轮、学青岛港,创建文明行业的“三学一创”,要求以“三学”为载体,达到“一创”的目标。这期间,山西在修建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中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太旧精神”,以路为家、爱岗敏业,当好“铺路石”的四川甘孜公路总段养路工陈德华等,被原交通部评为公路行业先进典型。

此后原交通部和中国公路运输工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全国公路养护双百佳”经验交流会,表彰100个“全国文明道班”和100名“全国优秀养路工”,这是继全国公路系统表彰“双十佳”后,对公路行业“两个文明”创建成果的又一次集中检阅,不仅在全行业中牢牢地树立起“铺路石”精神,通过广泛的宣传,“铺路石”精神也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路从业者们在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加深对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创新行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公路文化的特色与表征开始形成。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原交通部组织编出版了《中国公路水运交画五年》及《中国交通50年成就》大型丛书;同时,启动了公路、水运大型系谱志的编撰工作。2009年7月,随着由《中国公路》杂志社编撰的《中国路谱》的出版发行,公路、水路交通领域的船、桥、路、港四大谱志全部出齐,促进了行业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为行业文化建设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2006年7月14日,原交通部印发《全国交通行业“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明确了“十一五”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任务,标志着公路交通文化建设进入实质开展阶段。

2007年,按照《指导意见》和《实施纲要》的要求,原交通部组织开展交通文化建设研究,按照行业文化、系统文化、组织文化、专业文化4个层次,组织1个总课题、22个子课题开展研究;组织开展交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建成了包括公路桥梁在内的一批博物馆;开展交通文化调研。

2008年,在交通运输部推动下,通过重点收集、挖掘、整理行业物质文化成果,出版了多卷本《21世纪交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在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和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中国公路》杂志社等单位承担“公路文化”“路文化”“桥文化”等专题研究并出版专著,为公路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个时期的公路文化研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铺路石”这个行业的传统精神与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等先进典型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在建设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2009年11月,交通运输部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座谈会”,明确交通文化建设的职责是弘扬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打造十大交通运输文化品牌,创建100家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培养千名交通运输时代楷模,开创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此后,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方案”,使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得到较好践行,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交通运输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公路行业发扬“铺路石”精神、“两路”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典型人物和模范集体: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为核心的“沈大精神”,成为引领全国公路行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润扬大桥精神”,集中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被原交通部正式命名为“天下第一道班”的青藏公路109道班的“甘当路石、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道班工人精神,为公路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汶川大地震中,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共御自然灾害庄严承诺和使命的公路人,谱写了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的崭新篇章;面对诸多世界级难题的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者,勇于挑战、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创新实践,以“走钢丝”的慎重和专注,交出了出乎国内外专家意料的答卷,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

公路人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坚定的信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向全社会传播了公路行业的文化。

此后,公路行业依托“以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大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探索行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升行业软实力,提升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 公路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

公路文化是参与公路建、管、养、运、服的公路人在劳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涵盖公路行业的各个方面,融汇在公路管理之中,渗透在公路的思想领域里,造就了公路文化特有的精神风格,增强了公路系统的内在活力,促进了公路事业的发展。

公路本身就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公路孕育了公路文化;另一方面,公路文化也提升了公路建设的品位与品质,提升了公路人的形象和地位。犹如物质文明孕育了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也升华了物质文明,二者密不可分。

公路文化的发展给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公路文化建设的长足进步,公路基础设施的品位不断提升。公路不再仅仅是纯物质的基础设施,一些具有创新型设计、建设、管理、人文、美学理念的文化公路和结构工程开始产生,并成为潮流与时尚。例如江苏省在国道204线改建过程中,最早将“文化公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呈现在世人面前。

江苏在这一路段文化公路的建设中,在串场河桥梁的设计中加入相关的文化元素,通过浮雕等来体现范公堤的典故。在全长549公里的公路上,则充分利用江苏文化的几个典型区域,将沿途吴文化、海派文化、江淮文化、汉文化连接起来。

在公路基础设施大发展的今天,行业文化对物质的促进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随着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道路绿化的规模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绿化规模从最初的行道树,到道路的全方位绿化,使绿化功能从单纯的环保和水保功能,发展为一种融科学、艺术、园林、生态、环保、美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景观绿化。公路开始承载更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

在整体设计上引入了“宁桥勿填、宁隧勿挖”理念的云南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开创了交通建设与自然相和谐典范的川九公路等,都为今后的勘察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公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开展,更多公路被升华成为融人文、自然、科技、环保为一体的文化载体,成为向社会传播公路行业精神文明的重要媒介。

如今,无论是深中通道这样的超级工程,还是张家界景区的旅游公路,以及遍布大江南北的农村公路,文化成为公路设施必要的元素。从交通运输部开通的“我家门口那条路”官方微博,到2019年开始开展的“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都极大提升了地方道路的功能和形象,公众有了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当前我国公路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公路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为行业宣传和文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全系统的基础更加巩固、实力持续提升、人才不断涌现。此外,由于各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和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也为公路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人们也应该看到公路文化建设还存在的不足,首先,是认识高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公路文化整体功效的发挥。其次,是体制机制不完善、经费匮乏,有的省份经过公路体制改革之后,出现了机构不健全、人财物投入不足、文化阵地建设和工作力度层层递减的现象,越往基层文化基础越薄弱。再次,是文化宣传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尽管目前全行业公路文化产品数量比较多,但质量高、影响大、打动人的精品力作还不多。特别是对重大改革、重点工程、模范人物的挖掘较少,表现方式、传播形式比较单一,手段不够丰富。最后,是主动运用各类文化传播方式形成合力,做好行业文化宣传的办法还不多。

因此,公路人要站在全局、大局的高度,正确分析形势,认清公路行业在当前发展时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 对公路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公路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够发挥公路文化的凝聚功能,提高公路行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正确认识当下公路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要求,不断推动行业文化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公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行业主管部门历来要求,讲好交通故事,传播行业好声音。交通运输行业文化要在社会性、理论性、法制性、科技性等方面有新的创举,要重视文化的属性和特点,要研究文化的普适性、行业性、功能性等问题。

比如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主动策划和被动应对的关系,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的关系,日常文化建设与重要节点文化建设的关系,创造需求与自然需求的关系,资源整合与单兵突进、分头作战的关系等。两者不能偏废,但现在行业很多单位往往更重视后者,而对前者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公路文化建设中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公路文化要发展,就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理论素养和对行业了解的专兼职队伍。他们要集合各方面、各部门的人才,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当下,各地公路系统从事文化建设的人员多来自办公室、政工部、工会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水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公路文化建设的需求。

丰富公路文化建设功能,使公路促进社会文化的生成、传播与传承。新时代,媒体传播手段快速地更迭和

发展,公路文化建设使公路不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公路的功能也将得到扩展。社会文化可以借由公路的传播功能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助于优秀文化的生成、传播与继承。

将文化建设作为长远规划纳入工作战略研究。推动公路文化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连续运作,才能久久为功。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应具有严肃性,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上,一定要将文化建设同养护、路政、工程建设、应急救援等中心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编制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不能处在改革当口需要文化来稳定军心时大力倡导,改革浪潮过去马上将文化建设抛在脑后,只有确保文化建设的连续性,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应,更好地引导整个公路行业的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应形成行业共识和合力

抓好文化建设,离不开党政领导的共同重视和支持,因为文化建设跟其他业务工作一样,许多时候千丝万缕,分不清你的我的,还是大家的。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要做到真重视、真投入,然后才会真受益。真重视才能真投入,包括机构、人员、资金方面的投入,也包括精力的投入,把文化与中心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指挥、同步推进。真投入就会真受益,通过加大宣传和文化建设的力度,业务工作推进了,行业地位提高了,行业发展就会真正受益,从而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重视并善于做好公路宣传文化工作公路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与亿万百姓息息相关的服务业。服务行业的特性是树立品牌,塑造形象,化解矛盾,和谐共赢,这都离不开,或者说都非常需要良好的宣传作支撑。公路行业原本就植根于社会,植根于公众。公路行业的工作要取得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支持,必须要让社会和公众理解、接受。因此,公路行业需要强有力的宣传功能,需要寻求社会的共识,树立行业良好的外部形象。高速公路当前在很多方面被公众误解,与领导不重视,或者说没有认真研究新闻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宣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既需要宣传和文化部门奋勇当先,又需要其他部门精诚合作;既需要宣传政工干部的全心投入,又需要全体公路人的共同参与。这方面要善于借助收费站、服务区等平台,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以求达到社会各方面理解、支持的目的。

研究公路文化的特征和方法,形成自身特色和亮点很多地方公路部门花费那么多的人财物,加强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服务和推进公路事业的发展。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投资就没有效益,花钱打了水漂。对任何的行业来说,特色都是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亮点,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只有抓住公路特色,创造为公路人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研究社会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宣传工作才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行业的文化才能有更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树立公路行业形象和地位。

当前,公路行业正经历重大的变革,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为推动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公路行业需要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统筹协调和创新发展。新时代,行业需要重塑“全国公路是一家”的行业归属感和文化共同体。

关闭窗口 返回上一级
0

相关阅读

宽松软虚”可能只是一套话术 行业文化还需认真挖掘 交通行业文化 新时代呼唤新文化 交通强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路文化(图) 甘肃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路径探索(图)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暨二届一次委员会议在南京召开

服务热线 (010)84990712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京ICP备0504899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