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网
要闻 科技 养护 会展 深度 数据 运营 地方
首页 深度
宽松软虚”可能只是一套话术

2024-03-21 《中国公路》 作者:浮尘

行政执法从行业管理中被剥离出来后,“宽松软虚”便逐渐成为继“基础设施有缺陷”之后,事故调查的新说辞。在调查者的各项“证据”面前,执法人员在“懒作为”方面似乎又多了一项原罪。

对于执法尺度,各方站在不同角度,诉求截然不同:负责招商引资的,把营商环境放在首位,当然希望执法虚之又虚,为其减少阻力;负责安全监管的,把生命至上作为追求,必然希望执法聚焦安全生产,为其工作减压;负责事故调查的,因为客观存在的追责指标,自然希望作为调查对象的执法队伍存在问题,以便顺利交差。

这是在多目标管理下缺少诉求协同形成的工作困局,是各方不同诉求难以兼顾,站在各自立场鹦鹉学舌或自说自话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原因是主次无序时,基于多元悖论部门盲目推进造成的合成谬误。执法“宽松软虚”,便是一些利益诉求主体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行政执法尺度作出的利己判断。

可见,对行政执法尺度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利益诉求主体的主观认知,这种判断能否客观反映行政执法现状,需要冷静思考、客观分析、独立判断、理性对待。牵头部门应对类似执法“宽松软虚”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刻、客观的思考,结合大数据衡量行政执法成效,用包容鼓励激发执法队伍潜能。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避免将优势精力浪费在微不足道的琐事上。为此,牵头部门应该学会“抓重点”,理智看待那些煽动公众情绪的突发事件,避免为回应某些非合理诉求,用“莫须有”的“罪状”指责执法队伍的无能,为捡芝麻而丢了西瓜。应该学会“慢下来”,用“烹小鲜”的耐心揭开“宽松软虚”等问题背后的真相,避免用应急思维去处理焦点问题。

牵头部门应该研究能够客观衡量执法尺度的标准。因为如果没有标准,“宽松软虚”就有可能变成一套推脱责任的万能话术,让行政执法沦为社会舆论的痰盂。牵头部门应该研究尺度评价背后的利益诉求,面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行业必须拿出属于自己的鲜明态度。牵头部门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以及需求背后的要素保障和工作支撑。

社会不缺裁定输赢的裁判,缺的是解决问题的高手;社会不缺参与博弈的力量,缺的是双方认可并主动遵守的是非基准。因此,制定衡量标准让工作尽量客观,建好“隔火墙”可避无妄之灾;妥善调和矛盾让行业立场鲜明,亮出“执法证”稳住工作节奏;提供工作支撑利于团结队伍,共绘“同心圆”方可求最大公约数。

这是独立、壮大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只有适应了慢下来,学会了抓重点,才会逐渐发现“宽松软虚”有时只是一套偏颇的话术,而在类似问题上,行业被带偏何止一次两次?

其实,关于执法是否“宽松软虚”,主管部门不妨也静心听听执法队伍的意见,或许答案出乎意料。

关闭窗口 返回上一级
0

相关阅读

行业文化还需认真挖掘 交通行业文化 新时代呼唤新文化 交通强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图) 公路文化的发展与思考(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路文化(图) 甘肃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路径探索(图)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暨二届一次委员会议在南京召开

服务热线 (010)84990712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京ICP备0504899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