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网
要闻 科技 养护 会展 深度 数据 运营 地方
首页 深度
新基建,“新”在何处

2020-06-28 中国公路网 作者:本刊编辑部

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向好,复产复工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对冲经济下行的先行,而新型基础设施更成为先行中的先行。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关键词是信息、融合、创新,这也澄清了“新基建”成为网红热词以来出现的种种误读:“新基建”不是取代“老基建”,而是在“老基建”的物理场景中叠加信息场景,以科技为发力端,协同作业,用“中国智造”助力“中国制造”。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将变革性地改变交通运输业,不仅从技术上、方法上,更从思维模式上。比如,以车路协同系统为代表的智能交通发展,研究重点将从人、车、路协同,迭代为人、车、路、云的协同。从三维升级到四维,除了雷达传感器、卫星互联网、释放算力等技术支撑,更需要布局框架的全面调校。

再比如,智能建造中的BIM技术在国内应用时,大多数在国外软件的基础上做插件开发,也就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自己的房子,安全隐患大。解决这一困境的必要措施是尽快明确我国BIM技术实施的路线图,让“弃图纸”的BIM技术有自主发展的清晰蓝图。“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化,但信息化不是万能钥匙,它可以加大信息的流转和处理速度,提高效率,却不能提升品质,行业效率和行业质量之间不能划等号。就像信息化催生的“新零售”,可以订制个性化产品、提高物流效率,但却很难实质提升产品的质量。

截至3月底,13个省份公布了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累计总额达到34万亿元,是2019年我国GDP总量的34%。2月以来,中央4次对“新基建”做出重要部署。庞大的体量、中央的力挺,让快钱和热钱快速汇入“新基建”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的发展走的是重技术、轻思想的路线。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阐述了创新的必要条件,吴晓波在《激荡2020——疫情特别演讲》中将这些条件归纳为:方向+路径+工具=创新力。从这个初步达成共识的“创新公式”来看,目前,“新基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发展已经具备“工具”这一项,但方向仍需明确、路径仍需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付出了相对高的成本,却得到相对少的收益。

如果说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彻底的国家,那么交通运输可能是被“新基建”改变得最彻底的行业。而只有技术与思想并重,才能让行业中的每一个领域在“新基建”的机遇中受益。

在“新基建”被推崇的同时,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对疫后复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基建”对于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水泥、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复苏,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这是“新基建”所不能做到的。

关闭窗口 返回上一级
0

相关阅读

全国首个省级新基建“十四五”方案出炉 交通运输与新基建的融合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和内涵(图) 绿色交通在新基建中大有可为(图) 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对新基建的尝试(图) 新基建催化湖北交通提档升级 一图读懂交通运输新基建怎么干(图) 交通运输部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交通新基建未来15年“施工图”敲定 将发展时速600公里动车

服务热线 (010)84990712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京ICP备05048991号-3